与现在广泛采用的混凝土相比,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以干砌,节省用水,施工占用少,噪音小,粉尘少;二是因为自重减轻,地基取土量少,对土地这一珍贵资源破坏小;三是大量减少混凝土的使用和砖块的使用,减少了城市周边的开山采石,有利于环境保护;四是建筑物的寿命已过,结构拆除后的固体废物少,废钢资源的回收成本高。目前,钢结构作为一种对城市环境影响*小的结构形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被人们称作“绿色建筑”。
在我国,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政策和组织,以促进钢结构的发展:
1.建设部于1996年制定《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提出为适应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要求,开发防腐技术、防水技术和防火涂料技术;
2.《关于建筑业进行推广应用10项新技术通知》是由建设部在一九九八年十月发布的。主要包括:高层钢结构、空间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高强度螺栓与焊接技术、钢结构的保护技术;
3.在一九九九年五月,国家建设部与冶金工业部的工程技术协调小组成立,先后组建了“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两个专家小组;
4.2000年5月,建设部、冶金工业部、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钢铁行业协调小组在北京组织了全国钢铁行业的技术发展座谈会,由建设部、国家冶金工业局组织专家小组共同商讨国家钢铁行业“十五”、2010年度发展规划和《建筑钢结构技术方针》。“十五”时期,住宅钢结构应该是住宅钢结构的发展方向;
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第131号文件颁布了《建筑用高频焊薄壁 H型钢》国家标准。为国内 H型钢高频焊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推动。在此背景下,钢结构住宅迅速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陆地区已经建造和在建的40余栋高层钢结构大楼,总面积320万平方米,用钢量30万吨,资金约600亿元。北京,上海,深圳,大连,天津,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已经建成和在建的12栋高层钢结构大楼,上海金茂大楼88层,420.5米,在建的环球金融大厦,使得中国的高楼跻身全球之*。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科学研究、设计、施工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建工、造船、冶金、电力、铁道系统的金属厂以及上海、北京、中建系统的机械工程公司,在钢结构的制造、安装等领域,已有相当的优势。
近年来,以网格、网壳等形式的空间结构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它具有受力合理,刚度大,重量轻,杆件单一,制作和安装方便,能满足大跨度、高空间和多种建筑形式的需要。不仅适用于普通的民用建筑,还适用于工业厂房、机库、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比如天津的无缝钢管厂,首都机场的维修站,天津体育馆,上海体育馆,都有七八十米的跨度。扬州二电厂干焊车间在100余米范围内,采用了多个网箱或网壳。云南玉溪卷烟厂的网架厂房面积达120,000平方米,其网架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宜春体育馆飞蝶型网壳,威海体育馆的贝壳网壳,海南大佛的多层多跨网壳。应当说,目前国内空间结构的主要形式仍然是网格和网壳,一大批航站楼、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开始使用短管、圆钢管制作空间桁架、拱架及斜拉网架结构,此外,波浪型屋顶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轻钢建筑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粮仓,体育场馆,展厅,活动房屋,加层建筑,建材,家具等。随着海外家居企业的进驻,中国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轻型钢结构配套的保温隔热材料、防火涂料、防腐涂料、采光构件、门窗和连接件等也在快速发展,产品的质量和规格已基本能满足轻型钢结构的要求。
钢结构因其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而具有较高的绿色和环境友好性。住宅钢结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加快住宅产业化水平、促进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轻钢住宅进行了开发,近期,建设部科技司、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等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住宅钢结构的研发,并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莱芜,湖南长沙等地进行了住宅钢结构的设计与试验。
随着国家环保、国土资源的保护,我国钢材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会使我们奋起直追,而钢结构的运用,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设计、施工革命,相信在奥运场馆和大型工程中,大量使用钢结构,会很快推动我国钢构住宅的发展。